再塑“文化云南”新形象
——创意云南2018文化产业博览会侧记
沐雨的春城夏日酷热全消,创意云南2018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凉爽的风中落幕,给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凭借文化产业博览会这一平台,云南走向世界的脚步加快,世界同样向这块神奇的土地投来热切的目光。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创意创新理念给边疆带来的惊喜。
短暂的5天,参与者和参观者意犹未尽:7大场馆3个分会场多项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云南文化产业的魅力,国内外1200余家文产企业共襄盛会,把展会装点成缤纷的世界。珍宝琳琅满目,创意创新无处不在,人们不仅在此寻珍猎奇,更主要的是在这里能领悟文化艺术的旨趣,创造的动能,激发每一个人的奇思妙想。这是文博会的真正价值。
驾驭文化想象圆人生梦想,成为许多远道而来的人们心中的夙愿。久闻云南大名,却鲜知有文博会,是今年日本、韩国陶艺家的“惊喜与发现”。日本艺术家浅野治志、大江文彦,韩国艺术家申贞顺、慎荣泽、金永洙,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们带着他们的作品“器聚春城”,独特的创作理念,丰富的创作实践,使他们的陶艺作品大受昆明人青睐,很快销售一空。在中国的西南边陲,日韩艺术家们发现了一块对话中国的新天地。“明年我们还来。”他们激动地说。
13日上午9时许,丽江馆前人头攒动,年轻的东巴文化传承人杨世勋在书桌前不停挥毫,一幅幅东巴象形文字古拙雅致,求字者围了一大圈。“看得懂吗?”“不懂!”“为何还要?”“美,好看!”一个拿到字的游客搂着杨世勋合影。艺术没有民族和国家界线,只要美,人们都乐意接受,哪怕这种艺术存在于遥远的中国西南边陲。8月9日,丽江古城分会场上,苏格兰乐队演奏了欢快的民谣,不到50米处,一位身着纳西族服装的老阿妈也在表演非遗乐器——口弦。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成为本届文博会一道新的风景。
作为领军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区,今年昆明馆设立体验区,集中展示虚拟成像、人机互动、全息投影等创新产品,备受国内外参展客商关注,也是市民流连眷顾的高端展馆。虚拟现实、增项现实、混合现实、虚拟成像、人机互动、全息投影……5天来,昆明馆上演了一场“文化+科技”的盛宴,视广科技的魔幻沙地通过数字技术采集和识别数据,根据沙体的形态、高度的改变,相应投影出山坡、河流、雪山、火山、道路、绿地等沧海桑田的演变图像,让不少小朋友欣喜若狂,纷纷来到沙盘边进行“创作”。
昭通市组织了20多家文化企业和商家参加文博会,重点展示昭通特色文化产品和文产园区、基地发展成果,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创新创意成果亮相。普洱市组织了19家企业,以“天赐普洱,世界茶源”为主题,带来了四大亮点:民族民间工艺大展示;生态文化产品大展销;生态文旅大推介;文产招商成果大呈现。文山州的19家企业带来了包括三七、旅游文化、民族饰品、“滇派小景”、花卉、民间土陶、珠宝、刺绣、根艺等的展出。楚雄州的彝绣让爱美的昆明人驻足观赏选购……据统计,全省16个州市的200多家企业,带着他们独具特色的文化项目、文创产品、传统民族民间工艺品参展,丽江东巴纸、德宏珠宝、建水紫陶、昭通手工毯、迪庆藏刀……各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展馆内游人如织,选购者挑花了双眼。
这是又一次吹响的文化集结号,精彩纷呈、向纵深推进的云南文化产业吸引力不断加强,广东、浙江、海南、福建等省的企业踊跃参展,泰国、俄罗斯、菲律宾、土耳其、尼泊尔、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参展商也带来颇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国内玉雕精品、工艺美术精品、前沿文化科技产品、青少年动漫文化、全省16个州市文化产业精品悉数亮相,优秀文化成果、重大文产项目、精美工艺美术品,从不同侧面生动展现了云南近年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融合,打造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特色文化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彰显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已成功举办六届的云南省文博会历久弥新,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品质一年比一年高,影响力一年比一年强,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以“金、木、土、石、布”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品通过内容创新、设计创新,展现新一轮活力。各州(市)文化旅游形象展示区、文化旅游品牌企业展示区、文化旅游园区、乡村旅游展示区、旅游特色小镇、房车营地等文化旅游产品在文旅融合馆充分展现,体现了我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最新探索。文博会上“全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推进工作会议”、“金融支持全省文化产业对接会”的召开,“金融服务云南文化产业基地”和“深交所支持云南文化企业上市培训基地”的打造,体现了我省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的努力,初显我省文化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