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广泛赞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摄影/记者贾明祖
在世界各国所有的军种中,海军无疑是礼仪最多的军种。这大概是因为海军参加国际交往和重大活动最多。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挂满旗、满灯、升挂国旗、设仪仗队和军乐队、舰员分区列队(站坡)、鸣笛、鸣放礼炮、海上阅兵等等。目前,虽然世界各国海军的礼仪在等级划分、规模及执行方法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其表现形式是基本一致的。
世界各军兵种的标志性军礼五花八门,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用某种仪式表示:现在我手中没有武器或是无法操作武器。陆军举右手:我的手是空的;骑兵双手拉马注目,或者举一只手示意:我现在不可能拔刀;海军列队甲板:我已离开炮位;空军在地面和陆军一样,在空中是摇摆飞机:我在专心操纵飞机,没可能分神开炮等等。
在世界各国军人礼仪中,使用最广泛的莫过于行军礼了。军礼,即敬礼,是军队中使用的严肃礼节。军人敬礼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着军服戴军帽或者不戴军帽,通常行举手礼。携带武器装备不便行举手礼时,可以行注目礼。举枪礼仅限于执行阅兵和仪仗任务时使用。
全世界的军礼含义都是一样的,即崇高的敬意!
受到礼文化长期影响的中国古代军队在军事实践中筛选、过滤着礼文化的有效成分,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军队礼仪。军礼在我国古代亦称“兵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西周时期的军礼为“五礼”之一,即吉、凶、军、宾、嘉。古代“军礼”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从西周来看,主要是指军队和军人的行为规范、礼仪形式,既包括交战的规则,也包括了军队中的各类礼仪和纪律。这些礼仪在当时也是维持军事纪律、保证军事行动效率的重要制度。兵法云: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古代将士出征、交战、凯旋乃至战败都有礼。“退避三舍”是一种礼;“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也是一种礼;“击鼓而进”是一种礼;“鸣金收兵”是一种礼;打了胜仗,奏凯乐,唱凯歌,是一种礼;打了败仗,竖白旗,甚至缴械投降,也是一种礼。正所谓礼仪无处不在。中国古代军事礼仪中的文化内蕴和教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外化仁德,锻造正义之师;彰显节义,陶冶军人情操;明确尊卑,严格军纪制度。
中国军队行举手礼始于清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一些西方礼仪传入中国,北洋新军时期的陆军便采用西方军队的举手礼等,以代替不合时宜的打千礼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