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霞
清明、五一节接踵而过,喜好旅游的人们间歇性地狂欢出游,没有外出旅游的看客们也在家喜大普奔地看够了诸如“婚车高速路上遭遇堵车,为了准时将新娘迎娶进门,新郎脱新娘鞋高速狂奔”、“高速停车场”之类的新闻。
如今,出门旅游看风景已不再是件轻松的事。特别是节假日出游,坐车排队,买票排队,吃饭排队,上厕所也要排队……有人调侃,现在人们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地方拍照”,然后再赶往下一个景点。类似吐槽,凸显了旅游行业遭遇的困境,也反映出当下不少旅游景点的“通病”:一边是人气飙升、游客爆棚;一边是公共服务能力跟不上,公众怨气不小。而旅游景点主管部门、相关政府部门对此也多是一肚子苦水,深感巨大游客数量井喷之下同样巨大的服务压力。
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我国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消费大国,老百姓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对生活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外出旅游已成为不少人节假日的时尚选择。面对日益增长的旅游文化需求,如何更好地对接公众,为他们提供更方便的出行、更周到的服务,已成为一道无法回避的管理课题。我们不能因为旅游景点评上了国家4A、5A,或者拿了个什么世界级**旅游景点之类的头衔就沾沾自喜,景区对旅游品牌的把握、相关服务行业对服务标准的体现、对打造优质景点经验的积累,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思考。就旅游景点主管部门而言,不妨多想想,到底要向观众展示什么?是只求目前游客数量多多益善的短期效益,还是以提供引领旅游产业潮流的旅游产品以及展现景区背后的文化内涵为傲?从游客的角度来说,不妨多问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去旅游?是带着攀比的心态跟风赶场,还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旅游?如果只是盲目攀比与跟从,旅游景点比哪个评上的头衔高级、举办的各种推介活动多,群众比谁看到的景点、住的豪华酒店多,那这样的旅游文化和产业,其水准和品位就很难持续提升。
有人说,旅游不仅可以让人放松,使人增加阅历,也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缩影。在旅途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仅需要景区本身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提高规划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参展品位和服务理念,更需要广大游客提高个人旅游素养。当大千世界大门敞开,而我们也有能力随便选择怎么出行旅游时,只有大家一起朝着更高境界迈步,才能展示文化大国的文明形象,涵养更多的“中国梦”正能量。(陈霞)
[责任编辑:邬庆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