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今年夏天的上海世博会之旅,米向阳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上海世博会是上海乃至中国的一次完美的形象展示,我们一家人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米向阳尝试着用中文对记者说道。
一年前,米向阳结束了在上海4年的工作与生活,回到印度一家知名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担任高级经理。米向阳是一个地道的“中国迷”。他喜欢吃四川菜,听中国的流行音乐,就连自己也取了这样一个中文名字“米向阳”。他解释说,他原本的印地语名字中就有“太阳”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听起来“很中国”。
米向阳说,在上海市紧张筹备迎接世博会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上海城市硬件设施不断升级,各种环境友好型的建筑拔地而起,上海市民的素质也不断提高。他说:“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又再次得到提升。”
谈起这次上海世博会之旅,米向阳更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米向阳带着自己的妻子和三岁半的儿子在上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他告诉记者,上海世博会的组织工作堪称一流。出发前,他也曾担心会遇上过多的人,影响参观质量。但当他们一家到达世博会园区门口时,发现主办方不仅为分流人潮设置了多个园区入口,更是细心地为老少残障人士提供了绿色通道,同时还引导参观者根据需求选择日间或夜间参观,营造了一个和谐而有序的参观环境。
米向阳对遍布上海世博会园区乃至城市各个角落的志愿者们印象尤其深刻。他说,他们的态度非常友善,而且很耐心,另外他们的外语能力也非常强。他曾经在园区内和一些同他一样的“老外”交流过,大家普遍反映志愿者对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帮助。米向阳还说,一位年轻志愿者甚至向他们“传授”如何在世博会园区内找到好吃的中国菜的方法。
米向阳还特别喜欢“世博护照”的概念。说着,他拿出一本“世博护照”,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战果”。他表示,在世博园里,经常能够看见孩子们在分享“世博护照”的经验,他们脸上都露出最纯真的笑容。“这是世博会带给人们最直接的快乐与享受。”米向阳一边说,一边将自己的“世博护照”收好。
遗憾的是,米向阳一家这次没能去成中国馆。但他表示,这也为下一次的上海之旅留下了一个愿望。更让米向阳欣喜的是,身边已经有十多位朋友在他的影响下,在上海世博会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本报新德里11月21日电)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