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 胡德辉 通讯员 姜晓霞/文
2014年3月中旬,杭州市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正式启动,至9月底,市本级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至年底各区县(市)改革基本完成,新的市场监管体制初步构建。2014年注定成为全系统极不平凡的一年,新成立的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锐意改革、加强监管、主动服务,确保改革之年市场监管有力有效,树立了新形象,展示了新作为,在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中走在前列。
商事改革 企业之福 2013年12月,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就以滨江为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准入环境,让杭州的企业赢在起跑线上。2014年,滨江经验在全市推广,通过放宽名称审批、“五证一章”联办等九大改革举措,着力破解“出资难”、“办照难”、“监管难”、“审批繁”、“年检繁”等难题。
全国首推“不重名原则+承诺书”模式,近似名称登记,除完全相同外,音同字不同、意同字不同等均可采用承诺书形式予以核准,核准登记原先无法通过的近似名称7680个,占总量的23.5%,企业名称通过率提升约6倍。
全国首创“五证一章联发”,企业跑一个窗口,填一张表格,就能一次性领到营业执照、国地税登记、组织代码、统计等证和企业公章,全市享受此政策企业已达22910家,企业办事时间平均省5-7天。
全国率先提出“一日办照率”的考核要求,简单事项,当天审批,当天发照;复杂事项,3天发照。目前,“一日办照率”达43.99%,同比提升近17个百分点。
各项新政实施以来,市场主体放量增长,自3月1日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以来,截至12月底,全市共新设公司51961户,新增注册资本2722.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74%和87.97%。
杭州市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肯定,国家工商总局领导的充分表扬,省委夏宝龙书记调研滨江改革试点情况时也给予高度评价。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也得到了企业的纷纷点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对其旗下的三捷投资公司,从递交材料到成功领证不到一个小时感慨万分:“杭州这样的办证效率,是企业的福音”。
转型升级 发展之本 先后出台“助推杭改二十条”、推进市场监管智慧化助推智慧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服务大局更加主动。推动杭州市政府出台 《关于进一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意见》,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07件,浙江省著名商标达到562件,均列全省第一。运河、西湖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建设加快,累计获中央扶持资金已达9000万,与上海并列全国第一,新申报省级广告产业园区3个。
同时,继续抓好“个转企”工作,促进市场主体转型升级。新增 “个转企”企业12756家,两年累计转企25870家,实现了四年任务两年完成,新转量、累计量、转公司比例及存活率等均名列全省前茅。在省政府对市政府的工作考核中,杭州市的“个转企”工作全省第一,获得了龚正书记、张鸿铭市长等市领导的批示肯定。全省放心农贸市场和“个转企”工作现场会在杭州召开,申报创建放心农贸市场45家,位居全省首位。以项目化推进智慧市场集群化发展,培育4家智慧市场,新登记网上市场2家,助推传统市场网上网下融合发展。
以新《消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率先开通省内首个12315微信公众平台,整合投诉举报系统,完善投诉举报统一受理处置机制,提高投诉处置效率,全年共帮助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800余万元。起草上报全国首部网购交易管理地方政府规章—《杭州市网络交易管理办法(送审稿)》,强化政企互动,积极指导阿里系网络平台规范发展,有效处置了网络消费投诉28229件。
食药监管 民生之安 通过体制改革和整合力量,杭州市的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明显加大。新局一成立就以“广琪事件”处置为契机,全面开展食品批发企业大排查,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百日严打”,持续加强无证无照餐饮整治,结合“公述民评”深化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扎实开展医疗器械“五整治”和中药材(中药饮片)整治,加强保健品和化妆品监管。全市系统食药监管共出动执法人员61854人次,检查食品餐饮店90201家次,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4倍、1.36倍;立案1827件,结案1606件,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9倍、1.8倍。成功查办罚没款总额近3100万元的大案,创全国工商系统查处医药行业商业贿赂个案罚没款新高。成功查获“5·19”系列涉嫌销售微整形案件,被列为省食药局督办案件,并得到了上级和领导的批示肯定。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还被列入杭州市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之一,食品定量检测达到每千人4批次,问题发现率是上年同期的1.6倍,对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依法处置。大力推行阳光厨房,全市创建阳光厨房663家,主城区中小学食堂全部实现厨房阳光化。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制度,首次向社会发布64家被列入“黑名单”的食品企业和10家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提高违法失信成本,促进市场主体规范经营。新局成立后,先后妥善平稳处置了广琪事件、新苗事件、网络订餐平台黑外卖等舆情突发事件,维护了全市总体可控、安全平稳的食品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