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2月16日央视2套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对仙人桥镇黄家崴子村品牌美食代表--粘火勺的报道播出以来,本就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黄家崴子又“火”了一把。
黄家崴子村位于仙人桥镇东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松花江蜿蜒曲折流经这里。全村共有村民110户,320人,党员16人,耕地1200亩,林地750亩。自抚松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工作开展以来,仙人桥镇根据黄家崴子村独特的地理和人文优势,高标准、高起点制定《抚松县仙人桥黄家崴子村美丽乡村规划》,探索发展“旅游+”引领模式,全力打造融“山水观光、红色旅游、民俗风情、生态养生、运动休闲、温泉康体、休闲农业、文化创意”为一体的山水人文美丽乡村。
“旅游+项目整合”,创新驱动农业转型
该镇就黄家崴子村区位特点确立了“盘活优势资源树品牌,发展特色种养强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的发展思路。一是成立了黄家崴子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完成了“黄家崴子”牌蔬菜绿色认证。全村共有葡萄、韭菜等各式大棚100多座,产出的绿色无污染的“黄家崴子”牌瓜果蔬菜和豆制品等畅销全县各大农贸市场。同时黄家崴子小杂粮、蜂蜜、粘火勺也从线下走向线上,从抚松走向全国各地。目前正在筹建900平方米农产品展示中心和150平方米食品及果蔬储存冷库。二是先后争取资金700余万元,建成34座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大棚,发展食用菌种植基地,以每栋2000元的价格出租给贫困村民。目前食用菌的种植规模已达到40万袋。三是进行林下参和红松间作立体综合开发100余亩,封沟12条,开发利用山林300公顷。现代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集体、村民双增收。
“旅游+整村改造”,打造宜居美丽乡村
为了让黄家崴子村保持“天蓝、水清、山绿、花香、气清”的“原色”,共整合各方面资金507万元,完成黄家崴子村主副街道绿化工程,绿化面积5000㎡,种植5.37万株绿化树。新建、改造及粉刷围墙5229延长米;路边石安装2456延长米;铺设11700平方米村内柏油路;同时为90户村民进行卫生间、排水井、房屋改建工程,让村民的房屋穿上一套保温漂亮的外衣,戴上一顶琉璃瓦的新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在,正在对原有出村道进行拓宽,计划安装路灯100盏,配设计建设部分小景观;修建高标准景观式河堤1800延长米,建设村内河坝1700延长米。同时,实施总面积1931.56㎡,24户农户整体搬迁工程,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旅游+特色文化”,重塑旅游产业格局
依托本地特有的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全力打造旅游产业新格局。以雕窝盖子等多处绿色景观带和无公害果蔬的现代观光农业为支撑,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将长白山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融入到乡村休闲旅游中,突出发展冰雪游。2017年春节期间,黄家崴子村街头巷尾挂满了大红灯笼,建起了冰雪长龙、雪地旋转飞碟等景观和娱乐项目,共接待游客近万人,为全县拓展乡村冰雪旅游博得头彩。
“旅游+党建引领”,激发红色旅游效应
依托本地浓厚的红色底蕴,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展馆、抗联纪念馆(广场)、抗联路(密营地)等五大功能板块为主体的抚松县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一期工程,接待县管领导干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团体参观访问和培训,截至目前,承办各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培训100余场,7000余人次,日接待量最高达200余人次,得到省、市领导高度评价,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和省公务员局联合评定为“全省首批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2017年,将全力推进包含食堂、多功能教学楼和学员宿舍等内容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二期工程建设,打造集旅游、教育、体验、休闲为一体的红色生态旅游第一村。
黄家崴子村正成为抚松“旅游+”发展战略的“形象担当”。(徐宁 陈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