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网

拥抱大众旅游新时代

公平正义网 2016-05-30 15:46:10 最新资讯
正文

侗乡景美如画——通道玉带河。

侗乡景美如画——通道玉带河。

700名游客游侗寨。

700名游客游侗寨。

侗锦织造。

侗锦织造。

侗族群众抢鱼塘。

侗族群众抢鱼塘。

游客在通道皇都侗文化村品尝合拢宴。

游客在通道皇都侗文化村品尝合拢宴。

通道转兵纪念馆。

通道转兵纪念馆。

  石政懿 胡益龙 陈前君

  5月的通道,暖阳铺洒在大地,神奇侗乡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恰值此时,重磅喜讯在这片富饶美丽的热土蔓延开来:通道成功入列“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我省有19个县市区上榜,通道是怀化唯一入围者。

  自确立“旅游兴县”战略以来,经过20年的发展,通道旅游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正在实现由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升级跨越。

  随着交通突围、政策趋利、侗寨申遗推进、全省文化旅游重点县成功入围,特别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成功入列,通道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步入旅游“二次创业”期。

  期盼化作现实,耕耘获得丰收。2015年,全县共接待各类游客2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1亿元,分别增长21.8%、23.4%,旅游产值占全县GDP比重达38%,旅游业逐步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1. 战略引领

  确立全域旅游发展定力

  自然山水神奇、民俗文化神秘、红色胜迹神圣,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经过多年夯基蓄势,通道初步奠定了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旅游业是通道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主要领域。但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弊端也在逐步显现,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业态单一、营销缺乏联动机制、从业队伍缺乏、交通发展滞后等仍是掣肘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

  面对新形势,立足新起点,通道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全县的旅游发展新格局,这个总基调是“转型升级”,总思路是“全域旅游”,总战略叫“二次创业”。

  “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围绕"农业为旅游兴、工业为旅游活、商贸为旅游旺、服务为旅游强"的工作思路,纵深推进旅游"二次创业"。”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印宇鹰说。

  厘清思路,落实举措。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正式揭开了通道全面开展旅游“二次创业”的序幕,旅游由只靠景点景区、门票经济、资源禀赋吃饭,提升到全面推进品牌创建,实现城区景区化、乡镇景点化、村居景观化,培育旅游新型业态的崭新阶段。

  坚定信心,凝聚共识。通道每年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务虚会,多次召开调度会、现场会专题研究旅游,部署实施旅游“二次创业”,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来培育。突出“全域”和“融合”理念,致力建设侗族风情体验世界旅游目的地。“旅游兴县”已成全县共识和全民期待。

  突出规划先导。通道紧贴国家、省、市战略部署,形成“一心一廊三区”的总体布局(“一心”即县城旅游集散中心,“一廊”即百里侗文化长廊,“三区”即生态休闲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区和原生态侗族文化保护体验区)坚持“五规合一”,融合多产业、多行业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县城建设、乡镇发展等规划相衔接,与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规划相呼应。规划落地上,围绕“全域”旅游县建设,对旅游“总规”进行修编,相继出台百里侗文化长廊旅游规划、龙底大景区旅游规划等一批控规、详规。

  改革,唯有改革才有出路。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皇都景区管委会、旅游开发公司、旅游交通建设投资公司相继成立。“四权分立”制成功实践,由旅发委负责行业管理,旅游开发公司负责景区管理,中景信集团负责景区经营,旅交投负责投资建设。“1+4”文件出笼,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托。资源保护、多元投入、利益分配、人才队伍建设等机制的理顺,为旅游产业注入强大动力。

  通道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十二五”期间,全县旅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旅游业正呈现出单极带动向多极支撑、以点带面全域辐射发展的良好态势。

  2.资源整合

  放大全域旅游发展张力

  “发展全域旅游,要五指并拢握成拳头,整合行政地域资源,实现布局合理。”主管旅游的副县长蔡迪文说。

  为了重点突破侗寨申遗与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该县将坪坦乡、黄土乡与陇城镇的申遗侗寨中步村一起合并为全国芦笙文化艺术之乡的坪坦乡;为了打造旅游观光农业区与星级景区,该县将临口镇、木脚乡与下乡乡一起合并为具有国家4A 级景区之地的万佛山镇;为了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与红色文化发展,该县将县溪镇、江口乡与锅冲乡一起合并到具有中国转运之地的县溪镇……目前该县由原来的21个乡镇调整为11个、242 个行政村合并为152 个,为加快全域旅游统筹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该县出台了专项资金整合管理暂行办法,从部门预算编制开始对涉旅资金进行整合归并,优先投入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预计今后三年,将整合中央、省相关资金8.13亿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2.29亿元,吸收社会投资 15亿元投入项目建设。

  同时,整合基础设施,集中推进星级旅游酒店建设和旅游运力配备,按四星级饭店标准正在建设的有3家,预计2017年完工并投入使用;有47家宾馆、7家旅行社、1家湘运公司等经营主体参与旅游接待。按照“畅通大动脉、健全微循环”的思路,狠抓了5亿元的武靖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启动了2亿元的省级通坪公路建设项目。

  该县围绕“打造精品景区,丰富旅游业态”思路,突出抓好景区大建设、大开发。重点打造“一心一廊三区”,2015年谋划实施县城游客集散中心、万佛山总大门等8个旅游重点项目,加快龙底生态漂流景区、皇都侗文化村、芋头古侗寨等景区提质改造,完善景区内交通、游步道、标识标牌、安全保护等基础设施,丰富景区游玩设施和项目。

  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3A级景区3个,加快推进县城、坪坦侗寨3A级景区和通道转兵纪念地4A级景区创建,全面启动万佛山、侗寨5A级景区、龙底4A级景区、芋头古侗寨4A级景区创建,继续抓好皇都景区业态提质建设,积极在“吃绿色生态山珍,住森林花园农庄,体验民族节庆活动”的休闲度假式旅游模式上打造精品,致力打造通道全域旅游的核心吸引物。

  该县还突出旅游产品丰富提质,开发了沿河两岸休闲、植物观光园、独岩景区休闲等县城旅游产品,挖掘了申世遗侗寨民俗风情体验、农耕体验、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等深度互动项目,开发了万佛山自驾营地、养生度假、科考探险等新业态项目,规划通道转兵纪念馆、雁鹅湖库区、兵书阁和文星桥旅游环线开发等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产品,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3.产业融合

  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活力

  “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必须走融合发展之路,将工业、农业、服务业、商贸业、城市建设、民族等工作,融入旅游发展战略中,实现互利互补融合发展。”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旭东说。

  农业为旅游兴、工业为旅游活、商贸为旅游旺、服务为旅游强。通道着力实施“旅游+”,通过旅游带动,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经济新格局正初步形成。

  “家门口就是景区,每年靠农家乐增收在10 万元以上。”说起旅游开发带来的收益,临口镇太坪岩村“四里茶堂”农家乐老板郑志泽喜形于色。

  郑志泽如今的好日子得益于临口镇休闲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通道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已投资2.1 亿元发展蔬菜标准化生产采摘体验基地、玫瑰园、兰花基地、铁皮石斛生态种植基地、万佛山优质水果休闲体验基地,借此打造成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园区。

  游客们在这里体验“农”的氛围,参与“农”的生活,享受“农”的风情,感受“农”的文化,接受“农”的教育,品味劳动的乐趣与丰收的喜悦。玫瑰观光园、兰花培育园、蔬菜综合园、甲鱼生态养殖园等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实现“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不仅仅是农业,该县还将旅游开发与工业、服务业、商贸业深度融合。

  “七彩泡椒”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实施农产品(000061,股吧)精深加工。目前,七彩泡椒产业已经发展到1000万元的产业规模,深加工企业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七彩泡椒的“七彩梦”正在逐步实现。“牛百岁”系列奶制品、“有嚼头”腌制系列,通过旅游的强劲带动,生态工业品成为旅游畅销品。

  该县探索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了“一业驱四化”雏形,形成以旅游业驱动新型农业化,发展农业庄园经济,实施体验式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以旅游业驱动新型城镇化,打造红色小镇——县溪,休闲农业小镇——临口,百里侗文化长廊集散中心——陇城;以旅游业驱动新型工业化,围绕延伸旅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中药材加工、新能源利用、民族工艺品生产等低碳环保工业;以旅游业驱动服务业现代化,助推服务业提档升级,促进养生行业和娱乐行业迅速兴起的良好态势。

  这种模式有力促使旅游、农业、工业、服务业各大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吃、住、行、游、购、娱各个项目,串联成产业链条,扩大成产业集群,组合成产业融合网,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据统计,该县连续3年接待游客量、旅游总收入,增速均超过20%;以旅游和城镇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

  4.做大“蛋糕”

  群众共享旅游红利

  以县城为龙头,以景区为支撑,通道持续加大投入打造“一步一景、处处是景”的全域旅游战略,将当地与外界各大景区景点连成线、做成片……

  在双江镇,提质双江大道、吉利路、吉祥路等城市道路建设,规范了广告招牌设置、渣土运输管理,整治了两违建设、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实施了民俗文化演艺中心、县城侗族风貌改造、夜景灯光亮化等旅游文化设施项目,彰显了民族特色,提升了城市品位。一江九桥风景如画,夜景灯光璀璨迷人,一座极具侗族文化特色的山水生态旅游县城逐步建成。

  各景点景区提质也在发力。完成通道转兵纪念馆和皇都侗文化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启动了县城游客集散中心、万佛山总大门建设,修缮了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坪坦风雨桥群等文物保护单位,推进了8 处申遗侗寨新村建设,加快了申遗侗寨观景台和监测点建设。

  “一心一廊三区”建设提速。已成功创建了万佛山、皇都4A 景区和龙底生态漂流、通道转兵纪念馆、芋头古侗寨3A 景区,开发多类型的旅游产品,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打造“一江九桥”沿河休闲风光带,建设枫树湾植物观光园、百丈崖公园,实施双江河河道治理,开发沿河两岸休闲和水上娱乐项目。提速星级旅游酒店建设,规划建设旅游商品购物街、特色小吃街、酒吧文化街。挖掘世遗侗寨民俗风情长廊文化旅游产品,建设侗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启动百里侗文化长廊总入口、侗文化体验步道建设。

  同时,依靠“互联网+”模式来宣传推介通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技术,实现营销网络全覆盖。重点策划举办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系列等影响全国的大型营销活动,继续围绕“侗奥会”主题活动,全力打造中国侗族大戊梁歌会、中国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等节事品牌。

  坪坦乡地处通道“百里侗文化长廊”的腹心地带。寨子穷,但这里语言、服饰、建筑、饮食、礼仪、信仰、节令等习俗保存完好。侗戏、侗族芦笙、侗锦织造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县委和乡政府的支持下乡里整修侗寨,挖掘历史;组建“为耶”等民间艺术表演队;推出神秘的“侗家合拢宴”;展示侗寨建筑与工匠、古朴习俗、侗族服饰、织锦和侗乡文艺……我省首家侗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建成开放。

  村门一开,财富滚滚来。近年来,坪坦乡共接待游客61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2 亿元。

  通道将精准脱贫与旅游开发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与精准脱贫、特色小城镇开发、侗寨景点化和“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推动实现了景区提质与基础改善、业态提升与群众增收。

  在旅游扶贫带动下,同时推进易地搬迁、电商扶贫、委托扶贫等扶贫模式,全县建成旅游侗寨17个、休闲农庄20余家、农家乐111家,带动362户贫困户参与旅游开发,解决农民就业1万余人,近两年共帮助2.57万贫困人口脱贫。

  美丽侗乡,诗韵流淌;全域旅游,扬帆远航。通道,这片传统与现代叠加、民族与世界大同的神奇之地正焕发绚烂光彩。

  本版图片摄影 张红 吴贵勇 曾伟中

(责任编辑:张振江 HN061)

标签列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