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网

宣威打造“一城一圈三线”精品旅游

公平正义网 2016-05-05 16:12:38 最新资讯
正文

url:,id:0

本报讯(特约记者杨承海通讯员王婕)宣威市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思路,从2016年至2018年,用三年时间,整合资源、资金,以旅游景区(点)、旅游小镇、旅游特色村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一城一圈三线“精品旅游。今年将启动旅游项目11个、完成4个、在建和包装各1个。

今年以来,宣威市紧紧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重要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标,在建设宣威美食文化休闲旅游城方面,依托浦在廷故居,调整片区经营业态,布局火腿文化元素雕塑小品,把西城下街打造成集地方特产销售、美食品尝、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文化街区,提升城市核心区文化内涵。在美奂公园内注入特有人文元素,采用不同表现形式宣传弘扬卓琳、徐文烈、徐文礼、周建屏等名人事迹和革命精神,发挥名人效应,扩大宣威旅游对外影响力。提升西山森林公园旅游服务功能,完善双塔景区内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旅客休息服务区、旅游厕所等。采用美奂公园、西山森林公园建设模式,建设虹桥绿化带控制湿地区域,打造旅游环境。扩大宛水公园占地,完善配套服务及娱乐设施,将公园建成开放式城市公园。积极推进东、西河治理。

在建设环城旅游圈方面,该市修缮东山风景区寺内部分古建筑,改造景区消防、电路,完善餐饮及山门停车场服务功能,取消松鹤寺门票,建成开放式公园景区。加快东山芙蓉彝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十月太阳历广场等建设,对万亩花海、石林进行项目包装、推介。按照3a旅游景区标准,完善龙津庄园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

在打造“三线”旅游方面,一是历史文化旅游线:收集、整理、丰富、延伸和展示红色文化内容,提升虎头山烈士陵园红色文化内涵。加快龙洞生态文化旅游区一期工程建设,力争今年旅游区的核心区(洞内景点)试营业。将杨柳集镇打造成集客栈度假、特色美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关隘、古镇旅游区。恢复建设古戏楼、南关门、葆圆洞天、古驿道等古遗址遗迹,启动杨柳三股水自然探险体验景区开发。挖掘演绎历史文化和山歌民俗文化,打响中国山歌之乡文化旅游品牌。二是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线:改造提升西宁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重点打造西泽戈平、西泽、新建、石城四个旅游特色村。同时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推进天坑、小江漂流等项目开发建设。将牛拦江漂流项目包装并招商引资。三是峡谷风光旅游线:把格宜花小沟改造建设成集杜鹃花观赏、野趣体验、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积极推进普立旅游资源开发,在普立特和泥猪河两座大桥附近规划建设观景台;建设泥猪河大峡谷谷底至泥猪河自然村沿河3.5公里生态旅游观光道路;打造小松山村、官寨村等美丽乡村,依托当地百姓,为游客提供食、宿和导游服务。

为实现“一城一圈三线“旅游目标,该市出台了《宣威市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宣威市旅游资源保护办法》、《宣威市促进旅游业发展扶持办法》等,制定了近期(2016至2018年)旅游发展工作方案,把任务分解到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同时该市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机制,组建以营销宣威旅游资源为主的旅行社和宣威市旅游开发投资公司,搭建融资平台,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保护和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监管。并在宣威一职校开设旅游班,培养旅游基础人才。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有关乡(镇、街道)和单位的旅游开发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实行责任追究。

该市还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方式,从今年起,每年举办宣威火腿美食文化旅游节,推动宣威文化旅游业发展。编制旅游文化宣传册、旅游项目招商册、文化旅游电视专题片,利用各种展会等多元化宣传推介宣威文化旅游。

[责任编辑:yfs001]

标签列表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