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华泰港股原材料首席-王帅
【嘉宾】水泥地理总裁-
刘作毅
【主持人】:各位投资者大家早上好!我是华泰证券港股基本原材料研究主管王帅,我们现在开始基本原材料专家访谈周的第三场——水泥专场,我们很荣幸邀请到投资者的老朋友,水泥地理总裁刘作毅刘总跟大家讲解一下今年水泥市场呈现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未来市场带来的含义。在刘总讲解之前,我趁这个机会再次感谢刘总,因为刘总在国外休假,现在是当地的凌晨时间,非常辛苦刘总给我们即将到来一场精彩的演讲。我就废话少说,把时间交给刘总。
【刘作毅】:今年的市场是这样的,我讲几个让你们看一下有什么变化。第一,上下半场。上半场到5月底的阶段,从淡季到旺季,下半场也是从淡季到旺季。第二,三巨头。去年中国建材两家合并以后把整个市场分布了,将近4亿吨的熟料产能,占的比例非常大。第二是北方的冀东,金隅收了冀东以后在北方市场影响力大大加强,从去年到今年在北方市场表现得非常强劲。还有南方市场,南方市场主要是海螺,海螺在六个大区,除了华北和东北没有进入以外,在南方有很大的布局,三家形成了三大龙头。其次还有华润、华新,这几家基本都在南方。第三,需求,这是最关键的原因,贯穿全年,因为大家看到在年前,今年主要是需求稳中有进,上下会有浮动,但浮动不大。今年来看水泥行业就是如此,上半年的增长速度大家看看基本是零增长,就是增长一点点,6月份到现在下滑比较快,背景主要是雨水天气,本来就6月份就会环比下滑了,现在下滑的幅度更大了,尤其是在南方地区。
供给端今年的表现非常强劲,在供给端这么大面积、这么长时间的限产是历年没有的,这得益于2015年的市场急剧下降以后,大家对市场未来比较清醒了。另外,这两年有两个非常响,一个是去存量,一个是去产能。但现在看来去产能不是一招就能解决的,去存量在水泥行业有很大的背景。第一,需求有供给弹性,3月和9月是淡旺季转换,看弹性,10-12月也是弹性。往年都是小区域的停产、停窑,时间和区域把控比较难。今年全国基本处于都停产、停窑,江西、安徽等三个省全区域停窑,广西我了解停一下,坚持不住,可能停了几天又打破了。今年大范围的限产停窑,流动性大大减少,今年上半年全国非常明显的价格恢复比较快,这也是一个。还有一个,对今年的预判上半年我们主要靠供给端的停产,把价格拉起来。去年价格已经特别合适了,全国平均价格是340元,这个价格往上走还有空间,基本是按照这个价格走势的。我们认为从370,或者走到360。走的过程中首先是北方先领导,华东地区跟着涨,旺季拉涨。价格波动在华东地区比较好,华南地区不尽如意了,广西和海南的地理优势条件,我仍然还是比较看好华南的,我了解华南有一些背景。因为华南的水泥价格没有涨到那么理想,但熟料价格一直是比较高的。而且华南市场我注意到细节,和其他地区不一样。华南地区的淡季限产了,旺季大企业是开足马力的,旺季的时候开足。东北地区今年仍然比较差,还有华北地区,今年华北区与去年形成反差,去年的华北非常不错,今年的华北区下降得比较快。但今年还有一个亮点,华中地区的需求不错,从统计的数据来很不错。华中地区很多重点项目开起来了,保证了需求比较好。
还有一点,我们非常注意到了房地产的数据比想象的好,上半年的房地产,除了房地产投资,我们最关注两个数据,一是新开工,二是土地供应面积,这两个都有增长的。而且土地供应面积是连续2年下降以后,今年是正增长。房地产也是支撑了需求的。
今年下半年的走势我是这么认为的,从往年来讲下半年都比上半年好的,今年限产停窑是保证供给端最基本的、最稳定的因素。西南地区、陕西地区,上半年价格没有涨上去的,淡季补涨。因为现在信息非常透明,各种渠道都有,大家都互相攀比的。还有一个现象,一些个别现象开起来了。还有一个是大企业主导的,中小企业在总量方面表现也是非常强劲的,虽然是个别现象,但需要引起关注了。接下来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进行交流。
Q & A
【提问】:第一,上半年跟您沟通过,大家对西南原来抱有很大的期望,因为西南从去年开始,整个水泥价格出现了反转,大家预计今年还会延续强烈的走势。但是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西南的价格从4月份以后就没有怎么进一步的上涨,今年下半年会不会出现像去年下半年一样的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半年还会展示出比较不错的状态?第二点,我们看到了今年华东和华南在淡季中的表现确实比较不错,虽然华东有些地区出现了降价,我们最近看到华东部分区域的价格开始拉涨。从我印象中8月份的上涨时间早一点。并且华南的水泥价格在淡季中表现非常坚挺,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下半年对华东、华南的水泥价格上升速度可以更乐观一点呢?
【刘作毅】:西南地区是这样的,大家都认为西南地区应该有表现的,因为西南的需求端很好。但实际上我今年上半年对西南地区做了一个分析报告,西南为什么价格上不去?按说需求条件好于其他。西南地区有三个,四个省份非常不一样。第一,需求端分散,因为区域非常分散,是一个山地区域,分了好几个区域,而且大企业比较多,没有一个企业可以控制市场,所以是全地区的。今年华新在这里的表现,华润主要是西部地区,华新主要是三点,还有像海螺、中建材、嘉华等等非常多,没有一个全局的整合力量,昆明更是集中。云南应该是需求最好的市场,大家普遍认为云南还有3-5年,云南是看好的,云南应该是有空间的。
第二是贵州,西南地区的需求拉动主要在云南和贵州,这两个地区的市场供需关系,两个地区都面临着竞争的压力。但是在贵州主要是中建材和海螺,这两家的产能占到将近60%,中国建材将近30%,海螺占了20%,主要是这两家。其次就是红狮了,这个区域打得非常激烈。这两个地区是市场最好的,去年竞争激烈,最近已经稳定了。重庆地区是大企业过密,集中度太低。实际上重庆地区在整个供需关系上,在西南是最好的。这个地区大家可以看到分成三个区域:一是主城区,拉法基、冀东、台泥、中国建材,这是大市场,占了总体的60%,但是这缺乏龙头。西南地区大企业虽然大规模进入,但也是刚刚进入,没有像华北、东北、华南这样大企业主攻市场。大家可以看到华北地区就是金隅、冀东过去两家属于竞争的,2016年两个企业合并以后,迅速改变格局了。华东地区是海螺一家独大,中国建材进去以后首先把地方龙头企业都收了,收了以后进行市场加强,加强和海螺对话,形成两大巨头控制两大市场。所以中建材和海螺两家都是全区域布局,其他是单点布局,所以两家对市场区域整合、形成共识,市场把控得比较好。第三,我认为最好的市场是华南地区,主要是海螺、华润、台泥三家大企业一开始就布局,基本都是三家主控市场的,所以市场一直非常稳定。西南则不然,中建材进去的时候收的都是地方龙头企业,大大加大集中度。西南问题在哪儿呢?因为中国建材进去以后大企业的布局基本没有完成,尽管中国建材一家独大,但每个地区都分散着的,大企业基本都是单点的,没有形成区域。所以中建材没有找到特别的与西南整体对话,格局和其他地区不一样。这一点在市场起伏的情况下,西南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了,我认为今年重庆、四川价格补涨,应该看到这个情况了。因为供给端没有形成合力导致价格走低,6、7月份的几个补涨是一个信号,这么看西南。
另外,华东、华南这两个地区市场运作非常得当,而且能够供需拉涨,价格拉涨能迅速拉涨,过一段时间会回落,不会长期高位保持高价格的。因为华东地区的物流非常发达,如果一直维持的话外来水泥会进入。为什么海南的价格会下来?因为水泥价格太高了,造成外来的冲击。华东、华南我仍然看好,尤其今年全国地区的下半年应该是华东、华南领涨,因为上半年主要是京津冀和华东,下半年我仍然维持在华南和华东。我注意到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包括西南地区,三个南方地区已经占到全球的80%以上的产量,而且我们的旺季主要体现在南方的,所以今年从全国来讲,从走势来讲应该看好的。所以今年6月份的价格跌得有点快了,这是小问题。马上看到供给端的控制在全国各个地方展开,今年需求背景不变的情况下,控制手法应该比往年更强。
【提问】:有关水泥行业去产能,大会最近两天在安徽进行。从整个行业2-3年的区间来看,您觉得在这个大会和以后的行业会议当中会不会有比较实质性的措施,能够改变整个行业的供给状况呢?
【刘作毅】:去产能这块我也非常关注,这是需要对比的。产能过剩,钢铁、煤炭、水泥都有产能过剩,钢铁、煤炭大家看到政府的资金进去了。水泥行业也需要政府支持的,我们看到政府在水泥行业的政策导向是非常支持的。比如说淡季大家为了环保,控制产能的发挥,这是环保部和工信部力推,两者是什么角色呢?工信部是工业运转的,环保部是从环保治理的角度。最近希望成立一个基金,但基金怎么出?现在看来还是有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这次中国水泥协会要拿出一个方案,好像是2017-2020年的细化方案,这个方案我还没有看到。所以能不能落地?这是最关键的。实际上我个人感觉有两个重要因素,我现在了解到不是中小企业不愿意退出,而是中小企业的退出通道在哪?让他退出有没有通道?实际上去产能应该是三方面:一是产业方面,产业本身就要去产能;二是要政府的支持和银行的资金支持。很多企业要退出以后银行的坏账怎么办?谁买单?光是水泥产业买单吗?得要大企业买单,出多少要有一个标准。还有员工的安置,实际上钢铁、煤炭主要是政府拿出钱来安置员工了,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所以这个地方还要看政府和行业、银行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去产能的问题。作为水泥行业都意识到这一点是重中之重、长治久安,会议是25-27日两天,要看最后落地。我看了看会议清单,比方说水泥行业的去存量是非常积极的,去产能刚刚批出来,具体怎么去产能还要看,这是我的看法。
【提问】:您刚刚说的去产能过剩当中各种难度比较大,如果不考虑去的难度,而是考虑行业的必要性,哪些达到标签的就可以去掉。比方说2000吨以下,或者排放超过多少的,或者32.5的供给比较多的,打了哪些标签的产能更容易被去除?
【刘作毅】:第一,如果按产量,比方说2500,可能西部地区就很难做到,为什么?西部地区是2500占了50%左右,占的比例非常大,在云南地区占了70%,更不一样了。如果简单按照产量不现实。我认为影响地区的供需关系有三个要素:一是需求端,大家可以看到华北、东北的需求非常大。但西南地区的需求一直在上升,需求端非常不平衡。第二,还要看供需关系。尽管西南地区的需求很好,但新增产能不断,供需关系不是最好,相对于华东和华南的供需关系是比较好的。第三,看这个地区的集中度如何。所以不是简单的用产量标准来看,有些地区虽然供需关系很差,但集中度很好,控制就不一样,会主动去产能。还有一个,大家按照排放标准、质量标准来弄,但标准怎么制定?监督者是谁?很多合理的现象虽然很好,但落地执行是比较难的。还有32.5、42.5,我了解一下在新疆开始试点了,其他地区的推动还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是今年主要的难题。
还有一个问题,这是我一再提的。行业内去产量一直在去的,包括目前市场竞争在水泥行业是永远存在的,即使在很好的地区,大家都知道江西、湖南集中度很高了,为什么价格也波动?因为内部也是有竞争的。像山西,我最近把全国的产能做了一个调研,得到一些数据。山西关了20多条线,这都是被市场逼停的。最重要来看像山西、新疆、内蒙、辽宁这四个地区运转率都在40%上下,这个地区的去产能现在都去不了,还是依靠停产、存量的。我们的区域这么分化,华中、华南的运转率是80%,我刚才提到接近是2倍,所以要一刀切的提出去产能不现实,一定是区域划分的。
【提问】:刘总,西北像新疆那一块您刚刚提到是40%,去产能的进展怎么样?另外,好像下半年价格一直没有涨,情况您是怎么预测的?下半年会不会加速?
【刘作毅】:西北地区不太一样。宁夏的市场需求非常好,但宁夏价格没有涨那么高。因为宁夏的供给还是非常严峻的,往上涨就不错了。新疆的供给压力非常大,今年年初大大炒了一把,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要增加30%,水泥也不得了。今年我去了一趟新疆,其实需求没有恢复这么快,供给的压力非常大。西北地区的供给压力是非常大的,基本靠稳定不往下跌,慢慢涨。我印象里就是今年能够扭亏。有些地方并没有想象涨这么高的,新疆也是区域经济,新疆地区很大,所以基本持平。我这边得到的信息,他们没有像南方地区能这么高起高落,基本持平,所以供给端的压力还是大的。
【提问】:325的政策从7月1日开始执行了吗?现在看来有没有效果?
【刘作毅】:他们的325执行了,效果先是稳定价格,避免起落,因为供需形势非常严峻,价格不继续往下掉就可以了。因为我主要跟的是乌鲁木齐这边,这边的企业还是很多。
【提问】:天山和青松这两家怎么样?
【刘作毅】:现在主要是他俩为主来稳定市场。
【提问】:刘总您好,请您跟我们分析一下陕西市场下半年和明年供需的情况,您是怎么看的?
【刘作毅】:陕西的需求项目是有的,今年年初的时候陕西的企业非常积极,说今年不错。但陕西的价格后来上半年也表现不尽如人意。后来我问他们怎么回事呢?陕西还是因为虽然有项目需求,但资金、启动都是慢一些的。他们得到信息认为陕西明年还是不错的,项目虽然没有落地,项目还是存在的。另外,今年跟进价格以后,我问了一下情况,个别企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量。企业就不点名了,恰恰在往年表现都并不太强制。因为这几年不断磨合的产能发挥找到一些窍门,所以在比较集中的区域有一家不协同,市场就比较难的把握。应该大家有共识,这是今年陕西价格迅速回调的信号。
【提问】:我们看到尽管华东的水泥价格在下跌,浙江的熟料价格近期已经开始上涨了。从时间点来看是不是比往年偏早一些?不知道涨价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刘作毅】:我感觉浙江首先是南方的主要地区,实际上华东地区在涨价方面,在市场需求方面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我个人感觉到这个趋势,因为6月份出现了一些地区的价格一直在跌,实际上跌也是正常。但不能跌得过快、过猛。因为大企业基本还是看好未来走势,所以抑涨止跌也是市场的方法。过去华东地区都是上海先领涨,上海都是目标地,所以一般是周边先涨江西、湖南,周边涨了上海再涨。所以市场的涨跌除了有需求的支撑以外,很多地方也是企业的判断,要看集中度,要看市场控制率。我觉得这就属于市场运作了。还有华东地区的需求今年还是不错的,浙江这一块的项目也是不错的。
【提问】:刘总您好,您在行业里经历了不少周期,看了很长时间了。您觉得这一轮的水泥周期和2010年,以及2013年底、2014年看到的那一波行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从强度、持续性,还有从供给和需求的不同能不能比较一下呢?
【刘作毅】:可以,谢谢你的问题。今年市场的背景和2011年非常像。因为2010年国家限电以后,大家知道了通过改变供需关系能够使价格往上,所以2011年是价格最高的一年,供需关系的合力非常强。应该说从共识上2017年和产业的信息、市场运作非常接近。从市场走势来看,2011年和2010年、2013年非常接近,2011年当时是靠限电在年末拉涨的,2010年的价格本身就比较高了,从380到400多,从380拉到400多。2013年某种意义上看是靠需求拉动的,基建项目和房地产在2013年都表现特别好,2013年的价格从340拉到380,我提出了基本靠供给控制拉涨。从前4个月的轨迹是基本吻合的,但下跌的幅度,2013年靠两个需求支撑的,2017年靠旺季的需求支撑,但没有形成两个都特别旺,基建仍然是高位非常好的增长的。企业信心要比2013年强,我是这么看的。
【提问】:可不可以思考下半年的情景,比方说三个情景,一个是乐观情景,基建和房地产都超预期,悲观情景是基建和房地产低预期,还有一个中性的情景,和预期符合。如果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到时候的价格展望会有什么不同?
【刘作毅】:先说悲观的,我原来期望今年的价格高位涨到370,低位涨到360,差10块。6月份、7月份已经过去了,6月份、7月份的维稳做得不是特别理想。什么意思呢?本来6月份就开始降了,提前一下停产就好一些了。今年因为价格比较高,大家希望价格是走量的,稳定的情况没有给四季度打特别好的基础。四季度的价格如果在8月份能够落在350-360是最好的,但现在看到7月份快过去了,8月份能不能止跌反弹?从大数据来看还没有止跌,局部地区已经开始拉涨来止跌了。8月份有没有出现止跌?9月份就要看转化了。悲观的情况看,价格今年再差再差,应该能达到360-370,起码比今年上半年的价格高一些。因为今年下半年一是时间长,第二主要表现在南方地区,而且我了解到的信息,南方的信心还是很足的,再悲观也要好于上半年。真正我认为今年还是维持中性,从年初到现在大家对房地产的稳定性能够持续到什么时候?认为下半年会有变数,所以我也同意。上半年的房地产表现还是很不错,如果维持中性来看,370是目标值,380是很好了。如果能铺到380,与2013年的年底收官价格是持平的。2017年上半年比2013年高,全年就不会差于2013年。但挑战2010年我认为还是有难度的,因为2010年的需求加大限电,也是供给端的控制,但是是国家层面的控制。我觉得今年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有出现的话今年就非常好了。
【主持人】:再次感谢刘总的精彩讲解,再次感谢刘总在凌晨时间打这个电话,祝刘总在国外度假快乐!明天会有煤炭行业的专家会议,欢迎大家进一步跟踪,谢谢。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华泰证券研究所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